【撰文】李惠琪老師
【適讀對象】社會大眾
【家庭生命週期】七、中老年空巢
根據衛福部111年老人狀況調查統計,近5年來,65歲以上人口增加82.4萬人,而65-74歲者則增加了近70.3萬人,整體65歲以上人口佔整體的17.56%。而65歲以上人口的居住狀況,獨居或僅和配偶同住者,也在近五年從94萬人,上升到130萬人。以上數據表示65歲以上老年人口以及相關居住的數據逐年攀升,我們能否在準備步入老年階段前做好準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社會趨勢。而從整個生命週期來看,不同階段有著各式議題與相應的發展任務。對於老年伴侶而言,有的會面臨子女離家外出發展的空巢期;或部分無子女的伴侶,在彼此退休後需要重新適應兩人的生活;以及如何因應身體老化所衍伸的健康與照護等,種種因素成為老年生活者的重要發展任務。
然而,以空巢期為例,老年伴侶過去為了家庭或子女持續付出多年心力與經濟上實質支應後,當子女對自己的需要程度降低時,可能會有些失落,心靈上覺得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愛與支持,加上生病時,對於老年照顧的想法與期盼和子女有所差異時,那種失落與被冷落感或許會讓自己陷入情緒低潮。
另一方面,當生活上一起相處只有另一半時,對於價值觀差異與處事方式不同,容易產生意見相左。有工作的一方在退休之前,其工作還是主要的生活重心,兩人相處時間相對有限,一旦伴侶雙方整日都在家,相處時間拉長後,很容易因為生活大小事產生口角與摩擦。
除此之外,即便小孩已經成家立業,對於成年子女的掛心,想要透過照顧孫子女來減輕子女的負擔。不過由於祖代的照顧方式與觀念上可能和親代有些不同,在扮演子女的支持系統上,也需面臨觀念的調整與適應。
在進入老年生活後,如何健康的老化都是每一對老年夫妻需要持續學習的重要課題,以下分享四個可持續關注努力的重點說明如下:
一、注重身心健康與預防保健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逐漸衰退與慢性病問題,多少會讓健康出現一些警訊,長者可透過調整生活方式、控制飲食維持身體健康或是登山、健走等來維持運動習慣,亦能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如擔任志工,或透過全國各地的樂齡學習中心持續學習,持續和他人保持連結,這些都能減緩身體與心靈的老化,並保持心情的愉快。
二、了解健康照護資源的運用
老年夫妻在面對日漸老化的過程,除了上述提及對於自身身心健康的關注與預防保健的概念外,也需要了解健康照護資源相關資訊,例如在我們居家附近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除了可參與健康促進活動以及和其他長者、志工一同相處外,也有相關健康照護的資訊可以了解與利用,對於年邁或體弱需要照顧者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找尋生活意義感與共同交集
面對退休生活,可以試著找尋一些自己喜歡又富有意義的事,讓自己可從生活元素中感到充實並發掘附有價值感的生活意涵。夫妻雙方若能開啟共同話題與培養相近興趣,試著更加了解彼此,重新找到兩人相近的價值信念,增加兩人之間的共鳴感與默契,就能深化彼此的契合與厚實的感情。
四、成為子女心靈的支持系統
老年父母經歷過整個生命週期各階段的發展任務,當成年子女遇到一些困境或是挫折時,父母的陪半、支持與鼓勵確實能成為成年子女心靈最好的支持系統,給予安定人心的力量,也能在相互關愛與扶持中,陪伴成年子女以更正向賦能的勇敢前行。
參考文獻
王以仁、周麗端、吳明燁、利翠珊、陳富美、唐先梅(2023)。婚姻與家人關係(修訂再版)。新北市:空大。
衛生福利部(2024)。中華民國 111 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https://dep.mohw.gov.tw/DOS/lp-5095-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