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洪婉紋老師
【適讀對象】社會大眾
【家庭生命週期】二、養育嬰孩階段
阿強和佩佩(化名)婚後仍維持著甜蜜的關係。今年初孩子出生後,原以為會帶來更多話題,讓關係更升溫。殊不知身為公司小主管的阿強,和在外商公司工作的佩佩,兩人上班工作壓力都很大,下班後又趕著去保母家接孩子,再回到家煮晚餐、整理家務等。加上孩子幼小,兩人晚上很難有好的睡眠品質,種種壓力讓阿強和佩佩工作、家庭兩頭燒。
雙方長輩都很心疼,因此阿強媽媽主動表示可以幫忙照顧孩子,以減輕年輕夫妻的壓力。但經過一段時間相處,佩佩漸漸發現她並不是很認同婆婆的一些生活習慣和帶孩子的方式,但又擔心直接和婆婆反應可能會讓婆婆不高興。因此佩佩轉而向阿強求助,希望阿強跟婆婆多溝通。但阿強卻反過來指責佩佩,覺得佩佩太敏感了,質疑佩佩小題大作,並站在婆婆那邊說:「媽媽體念我們工作忙碌、要幫忙帶小孩,就不要再挑剔這麼多了。」。阿強這樣的回應,讓佩佩心都涼了…
傳統華人家庭重視親子關係勝於夫妻關係,但這樣的觀念往往導致婆媳問題的產生。當婆媳因為原生家庭不同、世代差異等需要溝通時,兒子/老公的角色能否發揮搭起雙方溝通橋樑的功能,對消彌婆媳問題至關重要。若阿強重視親子關係更勝於夫妻關係,反而讓婆媳問題更為加劇,甚至影響到夫妻之間的關係。對於從丈夫的角度,可以如何從共同協作的角度重新思考家庭成員間的溝通議題,協助化解婆媳問題,在此提供以下幾點建議:
一、必須理解、同理妻子和媽媽的情緒
妻子會出現情緒反應時,丈夫要先理解、傾聽,當妻子知道丈夫認同她的狀況,妻子情緒就能安撫下來,丈夫給建議也才能聽得進去。同時,丈夫需要成為太太和自己媽媽的中間人,安撫體諒媽媽照顧孫子和負擔部分家務的辛苦,讓媽媽感受到她的辛苦被看見。
二、成為雙方善意溝通的橋樑
婆婆和媳婦來自不同的家庭環境,生活習慣和作息原本就大不同,加上文化背景和世代差異,造就價值觀的差異。丈夫的角色不應只是傳話者,更要主動,且用正面的語氣傳達雙方的意思,讓婆媳了解雙方立場和想法。因此丈夫的角色極為關鍵,可以在轉述不同的價值觀時練習加入彼此的善意,避免婆媳關係產生誤會與衝突。
三、從經營好夫妻關係解決婆媳問題
最後,解決婆媳矛盾的終極祕笈,就是經營好夫妻關係,長輩不想讓兒子為難,通常會愛屋及烏,疼愛媳婦。丈夫若能懂得妻子,心疼她、愛護她,妻子若受到委屈,也會為她去解決。而妻子明白丈夫的苦心,即使婆媳產生矛盾,基於對丈夫的愛也願意主動去化解,因為妻子不願意婆媳關係造成丈夫的困擾。因此,經營好夫妻關係,再難的婆媳矛盾都不是問題了。
參考資料
馮暄諭(2020)。當男人走入婚姻-初婚期為人子/人夫之經驗敘說(碩士論文)。取自華藝線上圖 書館系統。(系統編號U0021-G060301055E)doi:10.6345/NTNU202000974